健康揭秘 | 肠道菌群竟能决定甲状腺的命运

2025-04-07

甲状腺,这个位于颈部的蝴蝶形腺体,看似不起眼却掌管着人体的代谢引擎。一旦它出现“罢工”或“失控”的情况,身体便会陷入疲劳不堪、体重波动、免疫力下降等问题。

近年来,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,甲亢、甲减、甲状腺结节甚至甲状腺癌困扰着无数人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肠道中数以万亿的微生物——肠道菌群,正是悄然影响着甲状腺健康的关键角色。

图片

关于甲状腺


甲状腺主要通过分泌激素(T3、T4)调控人体的新陈代谢、体温和能量消耗。根据病因,甲状腺疾病可分为两大类:

  •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:如桥本甲状腺炎(甲减)、格雷夫斯病(甲亢),主要因免疫系统紊乱错误攻击甲状腺而导致的功能异常。

  • 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:包括甲状腺结节(腺体内异常增生)和甲状腺癌(恶性病变),多与遗传、环境或激素失衡有关。


图片

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微生物菌群研究进展综述

——Nature子刊


数据显示,全球约有7.5亿人患有甲状腺疾病,甲状腺癌发病率以每年4%的速度增长,我国甲状腺癌新发病例占全球的15.6%,特别在沿海地区,情况尤为明显。这些疾病不仅降低生活质量,还可能引发全身性健康风险。但令人意外的是,科学家们发现这个问题的根源或许不仅在于甲状腺本身,更与另一个“隐秘器官”——肠道,息息相关。


肠道菌群:甲状腺健康的“幕后调控者”


肠道被称为“第二大脑”,其菌群的平衡与甲状腺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而肠道微生物正是通过以下三大关键机制影响着甲状腺健康:


图片

肠道与甲状腺之间的相互作用


1、免疫调节:平衡身体的“防御军”


肠道内双歧杆菌、乳杆菌等有益菌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能促进调节性T细胞活性,抑制过度免疫反应;反之,当菌群失衡时会导致促炎因子(如TNF-α、IL-6)激增,并引起肠道屏障受损,细菌毒素会进入血液,攻击甲状腺组织,激活免疫系统诱发慢性炎症,产生抗甲状腺抗体,进一步加剧甲状腺损伤,引发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疾病。


2、代谢与营养吸收:甲状腺的“能量补给站”


碘、硒、锌等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关键营养素。肠道菌群通过分解食物、促进营养吸收,直接影响这些微量元素的利用率。


图片


同时,肠道菌群能将初级胆汁酸转化为次级胆汁酸,调节甲状腺激素的肠肝循环。当菌群失衡会导致胆汁酸代谢紊乱,影响甲状腺功能,甚至增加结节和癌症风险。


3、炎症与氧化应激:甲状腺的“隐形杀手”


当肠道内的有害菌过度增殖,会引发肠道慢性炎症,释放大量活性氧,导致甲状腺细胞DNA损伤,促进结节或癌变,还可能干扰抗氧化防御系统(如硒依赖性酶),削弱甲状腺应对氧化应激的能力。


图片

益得来旗下部分菊芋多糖(菊粉)产品


种种数据研究表明,肠道菌群的平衡对甲状腺癌患者来说尤为重要。但现代饮食中高脂、高糖、低纤维的特点,极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。而益得来菊芋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水溶性膳食纤维,能精准滋养肠道中的有益菌,助力恢复菌群平衡:


  • 菊芋多糖被有益菌发酵后,能产生丁酸等短链脂肪酸,修复肠道屏障,减少“肠漏”,降低甲状腺炎症风险。

  • 通过优化菌群结构,菊芋多糖能抑制促炎因子,缓解自身免疫反应对甲状腺的伤害。

  • 菊芋多糖支持改善人体的营养代谢,改善微量元素吸收效率,为甲状腺激素合成提供充足“原料”。


甲状腺与肠道菌群的紧密联系,揭示了健康管理的全新视角——守护肠道健康,就是守护甲状腺。通过每日补充适量的菊芋多糖膳食纤维、优化饮食结构、减少精加工食品摄入,不仅能重塑肠道微生态,更能为甲状腺健康筑起一道天然防线!基于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健康管理,亦有望为患者带来个性化的甲状腺疾病治疗新选择!


YIDELAI

免责声明:我们多次学习最新广告法,守法是我们的责任义务,医学科学普及知识,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,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违规或侵权,请及时私信联系我们,会立即做出删除。内容不作相关医疗指导或用药建议。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