菊芋又名洋姜、鬼子姜,是一种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,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为“21世纪人畜共用作物”。
菊芋原产北美洲,十七世纪传入欧洲,后传入中国。其地下块茎富含淀粉、菊糖等果糖多聚物,可以煮食熬粥、腌制咸菜、晒制菊芋干,或作制淀粉和酒精原料;同时在宅舍附近种植兼有美化作用。
First 01
菊芋为多年生草本,高1-3米,有块状的地下茎及纤维呈状根。茎直立,有分枝,覆盖有白色短糙毛或刚毛。叶通常对生,有叶柄,但上部叶互生;下部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有长柄,长10-16厘米,宽3-6厘米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有时微心形,顶端渐细尖,边缘有粗锯齿。
头状花序较大,少数或多数,单生于枝端,有1-2个线状披针形的苞叶,直立,舌状花通常有12-20个,舌片黄色,开展,呈长椭圆形,管状花花冠为黄色,长6毫米。瘦果小,楔形,上端有2-4个有毛的锥状扁芒。花期在8-9月。
菊芋有离基三出脉,上面被为白色短粗毛、下面被为柔毛,叶脉上有短硬毛,上部叶长椭圆形至阔披针形,基部渐狭,下延成短翅状,顶端渐尖,短尾状。头状花序较大,少数或多数,单生于枝端,有1-2个线状披针形的苞叶,直立,径2-5厘米,总苞片多层,披针形,长14-17毫米、宽2-3毫米。
顶端长渐尖,背面被短伏毛,边缘被开展的缘毛;托片长圆形,长8毫米,背面有肋、上端不等三浅裂。舌状花通常12-20个,舌片黄色,开展,长椭圆形,长1.7-3厘米;管状花花冠黄色,长6毫米。瘦果小,楔形,上端有2-4个有毛的锥状扁芒。
Second 02
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】
菊芋性喜稍清凉而干燥的气候,耐寒、耐旱,块茎在0~6℃时萌动,8~l0℃出苗。
其幼苗能耐1~2℃的低温。在18~22℃日照12小时的条件下,有利于块茎的形成。块茎能在25~30℃的冻土层内安全越冬。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,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栽培能取得很高的产量。
Three 03
【繁殖方法】
菊芋以块茎繁殖,秋冬收获块茎后,选择20-25克大的块茎播种,或砂藏备种。也可于春季土壤解冻后挖取大小适当的块茎播种。
【播种】
菊芋于春季进行穴播或沟播。种植株行距为50厘米见方。植穴挖松土壤施基肥后播种,但基肥不宜过多。播种深度约10厘米。播后覆土平穴。
【田间管理】
播种后约1个月左右出苗。齐苗后适当追肥、浇水。然后中耕除草,并培土成低垄,不太干旱时可不用再浇水,直至块茎膨大时再浇水,以“见干见湿”为原则。如茎叶生长过于茂盛时,宜摘顶,促使块茎膨大。菊芋极少见病虫为害,可以不使用农药,极干旱时有可能发生蚜虫,喷水可消灭。
【收获】
菊芋在秋霜后收获,收挖后清洗去泥土上市。在闲散地种植的,如需继续种植,可在采挖时选留小块茎埋在土中,翌年出苗后可继续补苗。
菊芋作为超级植物,它还有着许多不同的神奇奥秘,锁定益得来《菊芋博物馆》栏目,下期我们继续共同探索!